
民俗文化
畲族文化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7:57:20 阅读: 1259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的世居少数民族,全国畲族人口约71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排列第19位。宁德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畲族人口近19万,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福安市是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畲族人口约6.8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白云山、太姥山景区都是畲族聚居区,至今仍保留着部分传统生活、生产及...
木拱廊桥文化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7:52:12 阅读: 1318
屏南是我国著名的古廊桥之乡。雄伟壮观的石筑、木构古廊桥架溪涧、跨河流,飞桥如虹。屏南木拱廊桥最早始建于宋代,是屏南一项传统民间建造技术。其工艺流程包括选桥址,建桥,测水平,造水架柱和天门车。屏南木拱廊桥建造技艺是中国彩虹桥建造工艺的杰出代表,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独特的闽东传统工艺特色,承载着闽东独特的建...
民俗文化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7:10:53 阅读: 1391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德市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多彩缤纷的人文生态资源,孕育了众多独具地方特色、甚至声名远播的民俗文化,成为熠熠生辉的“闽东之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俗文化已融入闽东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闽东文化的瑰宝。 福鼎沙埕铁枝:福鼎市沙埕“铁枝”俗称“杠”、“阁”,始于清乾隆年...
鲤鱼文化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7:07:02 阅读: 1287
鲤鱼作为祥瑞之物,历代典籍早有记载,周宁县浦源村的鲤鱼溪文化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在这里,溪桥依旧物华新,礼俗乡风教化淳;义孝祠坊金不换,人鱼同乐最传神。在这条长不足五百米,宽丈许的鲤鱼溪中,人与鱼和谐相处,人鱼同乐,经久不衰,实属中华奇观;在这个方圆几平方公里的乡村,完好地保存着名闻遐迩的郑氏宗祠和孝子牌...
古建筑文化(周宁)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7:03:51 阅读: 1169
浦源郑氏宗祠:位于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是一处始建于宋代的的宗族祠堂建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呈船形,由门厅、戏台、次厅、主厅等组成,建筑面积1830.2平方米,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宗祠代表着宗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林公忠平王祖殿:位于周宁县玛坑乡杉...
古建筑文化(屏南)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6:53:51 阅读: 1345
屏南漈下古民居群:位于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漈下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建筑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沿漈水溪两岸布局,主要有明城墙、路亭、水井、庙宇、祠堂、古桥等,一般有彩画、题刻等装饰,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体,构建精美,是传统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的典型代表。
古建筑文化(福鼎)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6:49:27 阅读: 1492
翠郊古民居:为当地吴姓茶商于清乾隆10年所建,宅院占地面积5000m2,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巧妙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杰作。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由6个大厅、12个小厅、24个天井、192间房、360根木柱组合而成。
古建筑文化(福安)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6:39:02 阅读: 1479
宁德市古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福建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既保留了汉族传统建筑的共性,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宁德市古建筑年代可追溯到明、清,有规模宏大的宅第民居,有经历风霜的千年古刹,也有优美和谐的民居建筑群落,它们遍布在宁德各个县市,散落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各个角落。
茶文化
编辑: 小编 时间: 2023-03-23 16:28:07 阅读: 1302
宁德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产量占福建省的24%、占全国的4%。宁德茶园面积、产量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茶区多分布于风景秀丽之地,融汇山、海、川、岛、湖,景观独特,茶香弥漫,茶韵悠扬。宁德茶叶自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已有外销,工夫红茶自1910年起就畅销欧美,如今有以“福鼎白茶”“坦洋工夫”为代...
-
共1页 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