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文化

畲族文化

编辑: 小编 时间:2023-03-23 17:57:20 浏览次数: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的世居少数民族,全国畲族人口约71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排列第19位。宁德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畲族人口近19万,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福安市是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畲族人口约6.8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白云山、太姥山景区都是畲族聚居区,至今仍保留着部分传统生活、生产及文化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畲族人民创建了美丽富饶的家园,创造了光辉灿烂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的风情。

大型畲族节俗歌舞集《祥瑞畲乡》.JPG.JPG

畲族文化畲族节庆

会亲节"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月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其中,福鼎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闻名遐迩。福鼎双华畲族会亲节迄今己有360余年,也是列入了第一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会亲节时,畲族同胞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访亲会友,互致问候。他们以歌会亲、以歌待友、以歌抒情、以歌代言,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月二.png

三月三三月三又称乌饭节是畲族人民纪念本民族英雄同反动统治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节日。相传在唐高宗总章年间,畲族英雄领导义兵反抗唐王朝,在被困大山、粮断援绝的境地下,靠着野生植物乌稔解决饱腹问题,并于三月三杀出重围,取得胜利。后来,每年的这天,畲民便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以独特的形式来庆祝节日:举办三月三盘歌会、吃乌饭、请畲族巫师跳巫舞祭、畲族传统舞蹈、金斗洋武术竞技、喝宝塔茶等2011年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月三.jpg

三月三1.jpg

瑞云四月八歌会:瑞云畲族“四月八”是福鼎市瑞云村畲民的重要节俗,畲民通过“赛歌会”、“火头旺”等独具民族特色活动,一展风采。瑞云畲歌形式多样,有情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和杂歌等。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瑞云畲族农户因爱惜和保护耕牛,在“四月八”这一天,牛不再下田耕地,不准鞭打,要备好“牛酒”专供牛食,并传唱牛歌,称为“爱牛节”。瑞云“四月八”畲族歌言体现了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性,它对于研究畲族本民族的历史,传承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瑞云四月八歌会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月.png

畲族文化畲族婚俗

畲族婚俗有其特质与丰富的内涵,仪式隆重而讲究,由议婚、订婚、做表姐、做亲家伯,成亲五大部分组成。婚俗最大的特点是“俗不离歌”,歌贯穿于从恋爱到完婚的全过程,尤其是婚礼上的“做暖房”,且歌且舞,最具民族风味;畲族婚礼上还有自古都有的“男拜女不拜”仪式,显示出畲族妇女的地位。畲族婚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1.jpg

22.jpg

33.jpg

44.jpg

55.jpg

66.jpg

77.jpg

畲族文化畲族银器

    畲族银饰是畲族文化资源的重要象征之一其制作技艺”工艺独特、流程繁复,每件银器都体现了非遗传承人的智慧。畲族银器制作过程有3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主要包括“操、凿、起、解、披”5大技法和“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4种工艺,蕴含元代雕刻风格,形式上表现为造型奇巧独特、纹饰雕工细腻精美。2011年,以“珍华堂”为代表的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10727145009400.jpg

凤凰装头饰.jpg

工艺1.png

工艺2.png

工艺3.png

畲族文化畲族服饰

畲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术内涵。畲族妇女传统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基本特点是:上衣黑色,衣领、衣襟、袖口边绣有彩色花纹图案。在衣裳和围裙上刺绣各种花鸟和几何纹样,在衣领后襟和袖口上镶花边。腰系黑底花色围身裙和自织花腰带。下穿黑色布长裤,有的地方还穿黑色短裤和绑腿。畲族少女的头发是用红色绒线编成一条辫子,盘绕在头上。已婚妇女的头发梳成筒帽式或螺式,形成凤头。佩戴的装饰品有银手镯、银链、银项圈和银耳环等。

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就是“凤凰装”。在忠勇王传说中,高辛帝的三公主是畲族的女始祖,传说三公主出嫁时其母后曾用凤凰装妆扮女儿,祝福她像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此举代代相传,凤凰装成为畲家女的传统服饰流传至今,以示吉祥如意。

霞浦畲族婚俗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7.jpg

畲家姑娘.jpg

畲族服饰.JPG

畲族文化畲族民歌

畲族有本民族自己的习俗和语言,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山歌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唱山歌成为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族歌俗歌会。

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杂歌仪式歌。畲族民歌的曲调大致可分为山歌调和师公调两大类。山歌调包括:福宁调、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丽水调、景宁调、龙泉调、文成调等。师公调包括念诵调和配合做公德动作的歌唱。目前,畲族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JPG

畲歌.jpg

畲歌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