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编辑: 小编 时间:2023-02-13 15:22:26 浏览次数:
文化景观
宁德历史悠久,文化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人类活动遗迹、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碑刻、古墓葬和名人遗迹等广为分布,还有大量的文学遗产、风土民情记录等。
古建筑
白水洋园区主要古建筑有:
双溪古镇及县城三大标志建筑(瑞光塔、城隍庙、文庙):双溪镇为屏南县旧县治所在地。走进古镇,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比比皆是(照片1-1),古井、雕花、马头墙古色古香(照片2-2,3,4)。陆、薛、张氏宗祠各具特色。
文庙:建于1736年,是福建省现存唯一的土木结构文庙。
城隍庙:与文庙同时修建,占地1620 m2,现已修饰一新,古戏台独具特色。
瑞光塔:位于双溪镇西门外。建于1893年,为八角形七级实心塔,塔基宽18.4 m,高0.7 m,塔高14.3 m。(照片1-5)。
北岩寺:位于双溪镇东门1.5 km,始建于宋雍熙初年(984年)。(照片1-6)
千乘桥:建于清道光年间。桥长62.7 m,一墩二孔,单孔跨度27 m,是我国著名的木拱廊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造型别致典雅,雄伟壮观。(照片1-7)
白云山园区主要古建筑有:
太后公厅:位于福安市晓阳镇晓阳村,由太后木牌坊和众厅戏台两部分组成,太后木牌坊始建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众厅戏台始建于嘉熙四年(1240年),分别于明弘治八年、九年重修建,现基本保留明代建筑构架,占地面积481.27 m2。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照片1-8)。
太姥山园区主要古建筑有:
国兴寺:始建于唐干符四年(877年),废于宋。今国兴寺遗址上尚存唐大型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1989年1月公布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照片3-9)。
白云寺:白云寺的慧明塔,建于明永乐十五年,高僧慧明和尚葬此。白云寺后的摩霄峰顶,有石室称摩尼宫。波斯人摩尼创立摩尼教,唐宋年间传入中国,此处很可能是摩尼教遗址。
瑞云寺:素称“太姥第一寺”,创建于后晋石敬塘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大雄宝殿、千秋堂、善提阁等至今犹存,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刹。
灵峰寺:位于福鼎市太姥山东麓的冷城村,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年)。寺内至今完好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刻,其中唐代的塔座,宋代的石斛、石炉、碑记等都是稀世珍品。
冷城古堡:位于秦屿镇冷城村,自明嘉靖年间起,城堡为当地人民为防御倭寇侵扰所筑。城堡周长1 127 m、高5.6 m、厚4.6 m,设东、西、南三个城门,至今保存完好。城内有东西向街道一条,街道两侧民居和小巷参差排列,建筑古雅。城内还有宋代泗洲文佛石屋、三官堂、猴仙宫、史楫象祠等古迹。
翠郊古民居:为当地吴姓茶商于清乾隆10年所建,宅院占地面积5 000 m2,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照片1-10)。
6.3.2 摩崖石刻
白水洋园区的屏南文庙《重修圣庙建造石坊碑记》书法功力深厚,笔势雄健。
太姥山历史悠久,留有唐、宋、明、清石刻几十处,比较重要的人物有南宋理学家朱熹、史学家郑樵、唐朝刺史林嵩、太子太傅薛令之、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黎鹏举;程伯简、鸦片战争中以身殉国的镇海总兵张朝发、民国初年海军上将萨镇冰等人。
6.3.3 古遗址、遗迹
白水洋园区主要古遗址、遗迹有:
后周大理寺评事陆公墓:位于北岩寺左侧山腰,建于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民国三十七年陆氏家族重修。
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留守处:位于双溪镇边,叶飞等闽东苏区领导人从这里率一千三百健儿北上抗日,现建有纪念牌,风景优美。双溪镇内陆氏宗祠系当年叶飞将军的团部所在(照片1-11)。
岩后村: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2~1939)政和、屏南中心县委所在地,为革命根据地之一。
太姥山园区主要古遗址、遗迹有:
太姥舍利塔:位于太姥山一片瓦鸿雪洞口。建于唐代,舍利塔正面刻有:“尧封太姥娘娘舍利塔”,为唐玄宗赐题。
秦屿镇:太姥山麓的秦屿镇乃明代抗倭古战场之一。山下冷城村为郑樵讲学处,也是宋进士湖南提刑杨楫的家乡。